|
【微电影】能不能赚钱,有时候和片子的”质量“没有”必然关系“,因为”赞助费“在拍摄之前就已经到账了。
(当然拍得好,会后期再捞一笔,那是后话,但人精一样的”制片“都会在拍之前就赚第一道)
先说说,我的第一部微电影是怎么拉到赞助的,很简单,是找”机关“拉的。
一般国企类的,你只要有点关系,文件过的去,你拍得也是不违背政策的,那么,拿到赞助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说到底,【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说理解的关系比较简单,一般就两种:感情关系和金钱关系。
其实【拍摄技术】只是一方面(因为技术好的人其实很多,同行竞争很激烈,地球少了你一样转,所以在自负的人,往往是容易吃亏的。)
比如,我之前谈成了一个小”赞助“,我自己没时间去拍,懒得去折腾,那么我就给认识的人,自己信得过的人,这样”互利“大家都好,他们帮我去物色人力和物力,我全局统筹,有时间就去现场看看,没时间,就完全交手给某人,让他们按照吩咐来做就可以了,最后交片给投资方。
你可能会问:既然你都说,你自己甚至可以不用去片场,那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找他们,而要找你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想说:制片人,有制片人的两把刷子,这个问题我会慢慢解释。
我有个朋友,刚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拍的是一部纪录片,版权卖给了央视网,他说一年收入大概8万左右。 (我看过了合同,是按季度分摊广告费,得50%, 但具体收入我还不是知道,因为刚签)
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之后,他四处参赛,不断认识人,后来认识一些职业制片人(这类人的路子就广了,人际就牛逼了),据说,制片人不参与拍摄,谈成一个项目,提成60%,剩下的钱给我的朋友来拍摄,制片人多半是“谈业务”,我朋友拍完,也能赚个10万左右。
再说说另外一个“死对头”吧,这家伙就更厉害了,说他厉害,是他能屈能伸,看到牛逼的做影视的,做得好的,就拜师(磕头,行李,规规矩矩),甚至认干爹,等等,当然了,这是男生,再加上自己有点小才华,能给长辈“赚钱”,长辈的资源自然也就为他所用了,其实现在一想:如果双方可以互利,完全可以”结盟”,彼此扶持,如果是你的长辈,你放下架子,拜个师,一来学经验,一来师傅好罩着你,毕竟一条船上的人,多少会“卫护你”。
做这行,心要沉,该放下架子,就放下架子,而且有时候脸皮要厚点,不怕被拒绝,而且要不嫌麻烦,尤其是谈赞助的时候。
有时候很蛋疼的来来回回,甚至和某公司的领导,“一层一层“的沟通,是个蛮蛋疼的事,但你习惯了就好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很关心一点,那么就是:你只有技术,没【人脉】怎么谈赞助?
(没【技术】,还想要赞助,你自己看着办,我不发表类似评论)
说来说去,就说了”营销“层面。
首先,你没赞助,你得有”团队“,一般企业赞助都是给“团队”,很少给个人的,就跟你去竞标一样,你不能以个人名义,就算本质是个人名义,你也得“走流程”,挂靠某个公司,具备“资历”才能具备“资格”。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越大的公司,就越需要走“流程”,你得“正规化”,其实很简单:如果你能搞到项目,很多地方都愿意给你挂名的,给点小钱,或者让他们“参与”部分项目,给点业务,只要是“双赢”的事,多半人是愿意的。
先说【资历吧】,一定要有”成功“的案例,比如你拍了什么片子,得了什么奖,或者网络点击率多少多少。其实这些是很基本的。
其实弄到上面这些,我觉得是很简单的,道理也很简单:
就算我没得奖,难道我不能去”身边”或者“网上”找一个具备类似资历的“同行”,把它拉进来,然后跟“赞助方”说:我们是一个团队。
比如得了摄影奖的,你可以把他拉进来(其实,主要是为了前期“撑门面”,其实到了后期,到底是不是他摄影,谁在乎那么多呢?至今还没哪个赞助方,规定非得某人摄影,就算你得到赞助之后,把摄影师换了,也没人找你麻烦,这只是“前期”让你看起来很”正规“而已。)
利用类似的”原理“,你开始网罗一批人。 (其实团队早晚都是要的,但我这里说的,主要是要积累“名气成员”,目的是为了“说服投资方”)
到这个时候,你肯定会问:如果没有成熟作品怎么办?
回答是:我不是已经说了嘛,那你就找个有成熟作品的人,说服他参与,或者说服他挂个名也行,不就完事了,多简单个事。当然,全国牛逼作品很少,如果是我,我初期,找个“看得过去”得就觉得可以了,因为太牛逼的,可遇不可求。
人也有了,成熟的作品也有了。
然后开始分析”卖点”了,看看你要拍的片子,植入什么广告?
如果是公益片子,就找政府投资,让DANG和政府来赞助。 (其实我真心觉得这类片子还好拉赞助些)
比如,你要拍个宣传“和谐美好“,”党的美好“的片子,你只要把文件准备好,嘴巴不是太笨,而且文案的确写得很不错,很容易拉到赞助的。
我的同学拍摄”党建“类的摄影组图,找学校拉赞助,党委很快就批了,而且拍完之后,还在一些刊物上刊登了,作品拍得也还不错。
商业类的,类型太多了,五花八门。
说说我知道的一些把,同学拍某个”青春类“的微电影,拉的赞助是”奔驰“和“奥迪“,赞助大约以”5万“为单位,其实说多不算多,说少也不算少,这类公司,不差钱的主。
【其实他成功,最主要的,还是反复去”沟通“,跟别人说,你要拍什么,片子到网上怎么宣传,等等,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学校“,可以在学校大报告厅做”首映“,这也是吸引广告商的一个地方,做首映,门票和横幅,都很做广告,只要有”平台“,什么饮料之类的广告都能植进去。】
其实相对来说,最好拉的赞助是——【医院】的广告,但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类。我说的主要是(妇科医院类的!)
我读书的时候,学校坚决不准这类广告进高校,当时DV圈的人也很忌讳。
所以当时无论制片人怎么跟我说好话,我都拒绝了。
这类【医院】是不差钱的,甚至每年都【送钱】出去,就是为了做宣传。
当然了,这类赞助,要不要,还是看你自己的。
还有一类赞助是”房地产“类的,这类赞助,其实看似容易,其实很难,为什么呢?
房地产的人,看似”大方“,实则很”抠门“,尤其是”房地产“,是最涉及”灰色地带“的。
”灰色收入“是什么呢? 就是一些”广告部门“的管理人士,收回扣,去做一些其实对于营销来说,没有太大必要的广告,但是因为有回扣,所以养活了一批人。(这类一时半会说不完!)
总之:房地产商的 赞助可以考虑 但是 ”走流程“往往比较繁琐,再加上鱼龙混杂,没有【人脉】很难。
在本贴的结尾,我留下一个建议:
如果你想靠”微电影“盈利,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你拍“系列”,最好这个“系列”的题材本身就能塞进去很多广告元素,加上故事本身还可以(至少不能太差),然后你先尝试拉个小赞助,或者“自费一部分”拍第一部,在网上取得人气等等,然后“卖续集”的广告。
如果你营销的还算可以。(并不是非得说你搞得像《老男孩》那样)
我是说,你搞得还算有某有样,人气嘛,在个50万-100万点击率左右,其实就可以赚几十万了,甚至更多。
(我发了这么多贴,别告诉我,你在网上连20万点击率都赚不到,10万呢,而我的回答是:很早很早就能做到,并且,很容易就做到。你可以看看我当年的新闻,单天破15万点击率,上10家媒体报道,优酷首页。 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难,这事,像网站投稿,就和“给杂志”投稿是类似的道理,你多观察一下,找准“热点“就可以了。
我当年的“热点”,很简单:高校美女组合。
【高校美女组合】+“【校园贺岁】
【高校美女组合】:其实“美女”不“美女”不重要,只要别太丑就行了,然后我从街上随便抓了几个女的进行简单的筛选,然后给他们没人弄一套“校服”(这叫“制服诱惑”,当然不那么直接,是间接的)。
于是最后,在优酷编辑的配合下,“高校美女组合”类似的关键词上了“首页”,我啥都不用做,上传完了就去睡觉,一连几天,还上了“人气排行榜”,当年MV类,连续几天,都是MV类人气第一啊!
【校园贺岁】:这个概念,后来被我的学弟们不断的借用和【模仿】,其实什么叫【校园贺岁】,贺个JB岁,无非就是赶在“年底”了,借用一下人家张艺谋和冯小刚他们的”贺岁“概念,但是你又没那个资历和实力,于是加上一个”校园“,叫”校园贺岁“,这个“校园”就广了,是自己学校呢,还是“全国所有学校呢?没人去追究,偶尔会有人来骂,没关系,既然你是做“影视”,怕骂你就不用混了。
其实,当时研究了”优酷“的那个类型,对自己的制作风格和“定位”非常自信。
只要打出“美女组合”的这张牌,加上“校园贺岁”,定位准确,不怕编辑不帮你推荐,不怕没人来看。
再看看我后来,营销很失败的一部片子,这部片子几乎成为了我的“灾难”。
片名叫:《梁祝2011》
拉赞助的时候,蛮好拉的,定位是”校园版梁祝“”古典与后现代结合“,赞助是弄到了,但在网络死得一团糟,这个这个题材本身就没噱头。
在拍之前,就死翘翘了。
虽然后来,运用了种种“饥饿营销”,把海报做得像“大片”,首映现场爆满,都快出现混乱了,但是口碑很差,主要是“定位模糊”,在有限的条件下,就不该搞这个,拍摄过程中,难度太大,导致不断超资,最后随便剪了一些片段去给人看,人家不叫板就稀奇了。
(当然极少数,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片子,可能是他们口味太重了,有个别人给我写信,说看了5遍以上,当然了,这类人的思想境界我不能领悟,只是但凡有那么一点影视素养的,都会看出很多很多缺点)
说了这么多,其实“定位”很重要,一部片子,要想取得“保本”的人气的,定位非常重要。
因为对”定位“很自信,所以我总是敢说:我能保证多少多少人气。 (因为说这话,我都会经过初步调研,和”类型归类)
但我绝对不会说:这片子一定超越《老男孩》或者《XXX》,这种不靠谱的事,我从来不做。
一般,也就敢保证一个” 10万 15万 25万 30万“点击率 这几个区间,一般前期,都是以”10-15万“为预测的最低起点
其实这样的点击率 相对“简单”,因为网络一些优秀的“恶搞配音“的视频,动不动破50万,乃至百万,所以,30万点击率,其实难度并不大。
真正的难度,划分点,在我看来是破”百万“,在不作弊的情况下,【破百万】是一个坎。
我很容易就能策划出一部破几十万的短片,但【破百万】没那么大的把握,也没有类似成功的案例,不敢乱夸海口。
不过根据我的“市场调查”。
【搞笑类型】的在【网上】,破百万的可能性比其他题材要大很多,比如一些高手恶搞的“视频”,但这些只做参考。
主要我是这么理解的:现在的人压力大,你要是拍一部很“深层”的片子,拍得好不好是一方面,因为人们现在需要“减压”,上网就是减压的一种方式,所以更多的人喜欢看“搞笑”和“喜剧”的。
所以在我看来:喜剧+故事创意 (破百万来得更容易,就算是拍成电影,得票房也相对更保本)
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很简单的现象:人们很喜欢在QQ空间和微博分享“搞笑”的东西,和别人一起乐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