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积极建设与全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体现城乡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养老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城乡养老事业,有效破解百万老人的养老难题。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不仅将养老机构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还将养老机构建设及养老床位指标纳入县(市)区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全市累计投资3.8亿元,完成全市所有农村敬老院改造工程,总床位数超过1.6万张, 55所敬老院被省评为星级敬老院。投资7100多万元,建成17所“三院合一”的综合性养老机构,增加床位2000张。
撬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是我市快速增加养老资源的又一重要举措。200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快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意见》,给予养老福利机构10个方面的优惠。2010年,又在全省率先出台《社会养老福利机构建设资金及床位运营补贴实施细则》,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不低于1000元的建设资金支持,每年给予每张床位不低于120元的运营补贴。到2011年底,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79个,增加床位6000张,全市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21张。
与机构养老相比,我市更关注居家养老的发展。
2011年5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城乡社会养老“幸福工程”会议,按照城乡一体发展的思路,提出一年内建设139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目标。各县(市)区自我加压,全力推进,全年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1577个,城乡覆盖面达到27%。坚持建管并举,探索出农村互助式、医养结合式、连锁经营式和日托式4种养老模式,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先进单位。
今年,城乡养老“幸福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入为群众办的10件实事,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面将达到全市村(居)总数的60%以上。同时要打造10个亮点工程、50个精品工程,努力争创全省一流。
养老服务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质量。我市对347名养老护理员进行免费培训,占全市护理员总数的43%。到今年,养老护理员将全部实现持证上岗。
覆盖城乡的社区服务信息中心,为老人提供10大类80余项免费信息服务,打造出15分钟快速服务圈,推出的紧急救助服务、家庭保洁服务、管道疏通维修服务等十大品牌服务深受欢迎,群众满意率达100%。
为高龄老人发放津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迁安市对90岁至100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津贴200元,100岁以上每人每月300元,补贴标准全省最高。
刘国祥代月姣
稿源: 唐山晚报 编辑: 黄志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