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不要和我提名族品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4 20: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近年被国际大品牌收购的中国品牌不在少数,收购之后的命运也喜忧参半。如果说在前些年一个中国品牌被外资收购我们尚且惊呼民族品牌要坚挺,到如今中国在品牌运作上的裹足不前导致的大量品牌流失已经到了痛心麻木的程度。
民族品牌不过是一个伪品牌概念,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方式,品牌落入民族品牌的桎梏不是对品牌理解的狭隘就是被环境迫变的畸形,当一个品牌试图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民族品牌的保护伞立刻失效。那么对于那些跨国品牌之于中国,岂不仍是入侵者?
大宝在被强生收购后,品牌定位更加清晰,市场表现也一如既往亲和,如果不是强生先进而富有的品牌管理经验,大宝仍是一个北京化妆品品牌。对于品牌自身来说,活下去并能最终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长久之道,不啻于第一要务。至于资本至于少数人利益甚至消费者,都是自我本位主义。
大致统计一下近年被收购的中国品牌,录于此(按时间排序):
品牌名收购方时间
徐福记(HsuFuChi)Nestle(雀巢)2011
奔腾(Povos)Philips(飞利浦)2011
大宝(dabao)J&J(强生)2008
小肥羊YUM(百胜)2011
银鹭Nestle(雀巢)2011

水井坊
Diageo(帝亚吉欧)2011
丁家宜(Tjoy)CotyInc(科蒂)2010
白加黑Bayer(拜耳)2008
苏泊尔(Supor)SEB2008
丝宝(舒蕾)Beiersdorf(拜尔斯道夫)2007
乐百氏(Robust)Danone(达能)2006
南孚电池Gillette(吉列)2005

永和大王
Jollibee(快乐蜂)2004
小护士L’OREAL(欧莱雅)2003
活力28、乐凯、美加净等很早被外资买断但之后被雪藏,赎身之后元气大伤恐永无翻身之日,不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
关于
链接
联系
帮助
网友
须知
帮助
服务支持
资源
服务
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