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资讯] 米聊与微信的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在  2012-8-11 10: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小米手机在市场上初战告捷之后,面对腾讯的步步紧逼,雷军终于腾出手来关注小米“铁人三项”之一的米聊了。收购MSNLite团队、布局米聊PC客户端、与腾讯微信开始直接竞争……雷军在米聊上的发力,使得其与马化腾之间的关系更为微妙。

  只是手机端的辅助

  8月8日,小米正式对外宣布收购MSNLite团队。

  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同天对外表示,MSNLite团队加入米聊之后,将重点研发米聊PC客户端。届时,米聊将实现手机客户端与PC客户端的信息互通,更加方便米聊用户之间的交流。

  对于此次收购的金额,小米公司没有透露,不过小米公司市场部相关人员8月8日对《华夏时报》记者称,“不止百万级。”

  此前,市场对小米关注最多的是其小米手机,而对于米聊产品介绍不多。在小米内部,米聊这一产品与小米手机、MIUI手机操作系统称为小米的“铁人三项”,是雷军软件、硬件和移动互联网三合一战略的载体。

  “如果没有米聊,小米就不叫移动互联网公司了,直接叫手机公司了。”上述小米市场部相关人员对本报记者称,“米聊PC客户端更多的是手机端的辅助,方便用户。”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8月8日对《华夏时报》记者称,“用户接触互联网服务的终端形式多样,希望拥有更多用户的愿望就需要通过服务的完善来满足。小米在桌面另做一个即时通讯软件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成功率不高,毕竟竞争对手优势明显,且小米自身没有现实的用户基础。桌面产品的推出更多的是移动产品的补充,完善用户体验之用,这种完善被证明是必要的,可以参照微信推出网页版后用户的正向反应。”

  亦敌亦友的纠葛

  就在小米宣布收购MSNLite团队前,8月2日,小米还成立了小米IM实验室,旨在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产品。市场普遍观点认为,雷军显然试图通过米聊在IM市场有更大的“野心”。

  黄江吉对此更明确地表示,米聊经过了一年多修炼内功,2012年将是米聊发力的一年。

  然而,雷军要想在IM市场有所作为,那马化腾率领的腾讯军团就是其最大的挑战对手。

  根据腾讯公司公布的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报,QQ服务活跃账户数已达到7.519亿,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1.5%,其中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1.674亿,环比增长9.6%,同比增长22.0%。

  而即便是米聊面对的直接对手——腾讯微信,用户数也已经过亿。有市场观点预计,2012年微信的用户数将稳超2亿。

  “差距主要在用户基础。”对于米聊与微信之间的差距,董旭对本报记者如此分析,“特别是即时通讯领域,刚性的沟通交流需求决定了用户对产业存在粘性,但在技术和产品体验持平的情况下,拥有用户基础的产品将会存在明显的优势,因为这意味着在厂商手中,拥有能够降低用户沟通交流成本的现成的社交关系。另外,微信目前的用户体验在细节方面的确较为人性化。”

  雷军与马化腾的战争还不仅是米聊与微信为主的IM方面,在移动互联的核心产品之一手机浏览器方面也存在竞争关系,这主要表现为雷军作为天使投资的UC优视与QQ浏览器之争。

  而有意思的是,在雷军对马化腾在IM市场以及移动互联网手机浏览器发起竞争的同时,其与腾讯在金山软件上则是利益共同体,因此这一复杂的利益纠葛让雷军与马化腾亦敌亦友。




--------------------------------------------------------------------------------
微信动了谁的奶酪

  在PC端,那只憨态可掬的企鹅一直有个夹杂着业界各种“羡慕嫉妒恨”的外号——“全网公敌”,但就算如此,腾讯对此似乎并不满足,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他们还想在手机端再造一个“公敌”。

  于是,微信时代来了。

  习惯性的“抢场子”

  数月前一场在上海举行的创业项目路演会上,一位创业者表示想做一款跨平台的商务型通讯类APP,只说了个开头,就遭到台下所有投资人的反对。“你这是踩在了腾讯的胸口上,绝对不会有胜算。”一位投资人直言。

  投资人共同的看法是,移动即时通讯领域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就连小米的米聊都已经被腾讯的微信甩开了九条街,更何况是白手起家的新项目。

  比米聊晚了一个月推出,一向不热衷于“早起”的腾讯却习惯性地“抢了场子”。在2011年8月,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这一陌生人交友的功能,用户数第一次出现爆发式增长。

  据公开资料显示,彼时微信用户达到1500万,3倍于当时的米聊,腾讯从加入战局到结束战争,耗时仅仅半年。

  而这样的差距还在扩大。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今年一季度,移动IM注册用户市场份额,微信占据15.2%,米聊仅为1.8%,两者显然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小米CEO雷军坦言,在开发米聊时,他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腾讯做了怎么办,当时他的判断是腾讯需要6个月的时间,结果腾讯只花了2个月就推出了微信。

  在雷军看来,微信是QQ的马甲,所以米聊输给微信也在情理之中,他甚至觉得在这个腾讯的核心战场,米聊能抢下1300万活跃用户已经是个奇迹。

  王竹是上海某知名VC的投资经理,他分析说:“这个领域出现一家独大是必然的,互联网的大多数产品都具有垄断特性,用户并不需要两个微信。”在他看来,微信崛起之后,其他同类产品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受挤压,除非是和微信完全差异化定位的产品。

  “比如说陌陌。虽然查找附近的人这个陌生人交友的功能微信也具备,但陌陌专注于这个功能,换言之,用户登录陌陌的心态就和微信不同,在陌陌上找到愿意交友的陌生人的概率也要大得多。”王竹分析说,“陌陌可以生存,因为它其实和微信不是竞争关系,微信想成为所有智能手机的标配,甚至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陌陌只不过是想满足一部分用户的细分需求。”

  “第四大运营商”论

  在即时通讯这个战场,腾讯毫无悬念地击败了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对手,但是视微信为对手绝对不仅仅是马化腾的互联网同行们。

  微信最新的4.2版本一亮相,颇具大家风范的功能宣传就已惊艳夺目了。在这个版本中,腾讯加入了视频通话的功能,此举让三大运营商也颇有些“后脊发凉”的感觉,在此之前,微信能够实现的语音功能还不是同步的,和电话通话功能还有着较大的区别。

  王竹说,“视频语音的功能现在在非wifi的环境下,可能还会受制于网络环境和流量资费的问题,但用户体验不断优化肯定是大势所趋。”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对于微信4.2版的评价更是言简意赅,“腾讯已是事实上的中国TOP4电信运营商。”

  今年3月,微信用户破亿,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而快速增长。

  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预测说,微信用户数2012年稳超2亿,2015年前后实际用户数会超过QQ。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数字,那么腾讯“第四大运营商”的这个名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这其实不只是中国运营商面临的问题,全世界都是如此。”王竹分析说,“传统电信业务的领地逐渐被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蚕食,这已经是挡不住的大势所趋。”

  王竹回忆称,2004、2005年时,“话吧”曾经在国内有过短暂的流行,当时也是绕开运营商,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通话服务,但很快就遭到运营商抵制。“运营商对此肯定感冒,真要限制是可以的,在技术上没有难度,只是如今的情势和当年不同,运营商已经不得不从了。”

  他认为,不可能出现三大运营商联手把微信限制的事情,因为用户的反弹会很大。“全世界电信运营商都面临着要不要‘自己革自己的命’的难题,像欧洲的沃达丰等世界一流运营商,已经在转型,自己也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产品和业务,盈利模式有重大转变。”

  “还没有到火烧眉毛的地步,毕竟和10亿的移动电话用户相比,微信还是很小,何况微信不能完全替代电话。”王竹说。

  但变革的趋势已经出现,在今年的半年工作会议上,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正式拿出了成立“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的草案。

  还有谁要自危

  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2012年Q1中国移动IM注册用户市场份额,排在微信之前的就只剩下手机QQ和飞信。

  从飞信运营商神州泰岳(300002.SZ)公布的半年报看,占公司营收半壁江山的飞信收入约为3 亿元,同比仅增长2.84%。虽然用户基数仍然庞大,但大量替代产品的出现,已经让业内对于飞信的前景到了几乎一致看衰的地步,认为其傍着中移动过舒服日子的时代已经结束。神州泰岳的股价一年之间也缩水近一半。

  飞信势衰,那么仅从市场份额的角度看,微信如今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人——手机QQ。

  一直以来,内部博弈和斗争都是腾讯向前迈进的一大阻碍。手机QQ目前也支持语音对讲和查找身边的人,和微信的功能颇有重叠。“我并不认为会存在严重的左右互博,从腾讯推广微信的力度看,这个问题他们已经想明白了。”王竹表示。

  在今年腾讯组织架构大调整中,微信所在的广州研究院地位特殊,虽然被划拨到六大事业群中的企业发展事业群,主管张小龙的头衔也未能和事业群负责人平起平坐,但腾讯内部认为,这反而给了微信更好的生存空间,不必像其他业务那样追求投入产出,而公司给予的资源支持却只会多不会少,甚至有员工戏言,微信如今就是“皇太子”地位。

  胡延平在去年与马化腾有过一番交流之后,在微博中总结了交流要点,其中一条便是“马化腾最重视微信”。

  腾讯联席首席技术官熊明华在谈及微信时甚至表示,如果没有微信,腾讯很多高管恐怕每天晚上都会“睡不着”,因为他们担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QQ会被某款全新的应用产品颠覆。

  易凯资本CEO王冉表示,“凭借微信这款产品,腾讯一举解决了自己10年来始终没有解决的吸引高端商务用户群的问题。或许微信只能算是一款微创新,但企鹅却因此迈出了一大步。”

  微信从取名到标识,身上没有半点QQ的影子,在记者所接触的多位微信用户中,不少都表示自己并非QQ的深度用户,在PC端更常使用的是MSN。换言之,手机QQ为腾讯守住了原有用户,微信却为其拓展了新用户,这对于腾讯来说,是一块增量市场。

  胡延平认为,现在腾讯双核战略格局其实已经形成。

  一位微信用户告诉记者,她最近使用微信的频率甚至超过了QQ,“理由很简单,微信是个大杂烩,QQ有的功能和短信、通话的功能微信都有,那个朋友圈功能等于是熟人间的微博。”

  “这才是可怕之处,如果微信未来变得更强大,那么腾讯就可以像当年对待QQ一样,在它上面加载更多的应用,那么新浪微博甚至大量移动互联网领域的O2O企业都有必要自危了。”


文/华夏时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
关于
链接
联系
帮助
网友
须知
帮助
服务支持
资源
服务
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