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0年的《外交》杂志11至12月月刊中,曾经刊登了由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所拟写的标题为“人口统计的未来”的一篇非常新颖奇特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向我们描述了2030年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以下摘自他文章中的原话:
"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来描绘出2030年世界人口的一个合理可靠的轮廓。当然这是因为20年后生存的绝大多数人现在都已经活着,由此人们就可以对人口发展的重要趋势作出比较合理确定的估算,包括一些有效的人力资源统计,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有这些所带给从业者的一些压力和负担。"
埃伯施塔特先生所拟写的论文一部分用在研究和探讨中国未来的形势上,他描绘的前景是曾几时早已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老龄人口加倍增长的数量,年轻工人阶级的日渐萎缩,以及基本社会福利和养老制度的巨大不平衡导致越来越难以应对的局势。 现阶段的事实是美国和所有发达国家所共识的,除了中国因为其庞大的人口数量要另当别论外,一般人均收入越少的地区,教育水平就越低,就更需要制定完善的医疗养老制度。
然而,相对于所有这些巨大的国家挑战,埃伯施塔特的文章更增加了一个独特的具有重大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将会面临这样一种形势:不能结婚的年轻男子数量将会大量增长,据报道这将会导致到2030年每100个女孩就相对应着120个男孩的出生比例。众多的预测显示;在21世纪30年代后期超过25%的中国男子将永远不可能结婚。在即将到来的结婚高峰期将会导致在中国的乡村这样的问题就更加尖锐了。因为贫穷,教育程度低,加上又是农村户口,这些都将会使农村人口在竞争新娘的挑战中失利。”
你甚至是否开始理解在社会生活中每遇到的4个成年男性中就有一个是独身,而且这并非偶然?这些又将会给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动态带来什么改变呢?
这里有一些想法供您思索:
中国老少配
男性与较之年轻的女性结婚
如果一个成年男人在他的同龄群体中不能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或许他会找到更好的机会来迎娶一个年轻一代的女孩。届时,或许这个男人可能存了稍微多点的钱财而且也足够让年轻女子和她家人感到满意并将其考虑。实际上,这已经是中国现如今的一部分真实状况。现实生活中丈夫比妻子大10,20乃至30岁的中国夫妇如今非常普遍。中国男人已经推迟了结婚直到真正能够供养妻子及其家庭。中国的现实主义及两性收入不平衡的加剧在这里发挥了作用。或许2030年的人口发展将会呈现并强化这样一种趋势,并且这也将会变得更加普遍以此来代替日渐萎缩的人口。
性别问题
性别问题是关于同性恋是遗传还是社会影响的结果这一问题争论双方最大的支撑点。然而假如你被劝说同性恋是某种程度上受社会因素所影响导致的结果,那么现在我们值得去探讨究竟是什么样的影响导致如此之多的独身男性可能有性取向问题。今天在中国已经有一个欣欣向荣的同性恋社区和亚文化团体,但是随着“走出来”的思想继续被新的年青一代所认同和支持,从未来中国的主流意识的角度来看,是否这种显著的性别比例失衡会对同性恋社区所持观点产生任何影响呢?
愤怒感与挫折感
从未找到一个终身伴侣的预感可能是一个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恐惧之一。像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中,主流社会期望值继续着重强调子孙后代,家庭网络的力量,和以家庭为单位及地位建立作效益的家庭体制。为此四分之一的中国成年男子保持独身其中也带有一些额外的不愉快的因素。深深的个人愤怒感和挫折感就必然是这些社会压力的副产品。
如果这些单身男子主要来自于一个单一的人群中-即农村的贫穷且未受教育的群体,那么我们将会看到一个独特的人类子群或是一种新的类别隔离。一整个有着潜在的愤怒,沮丧,相对贫穷且未受教育的单身男子群体可能会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如果这个人群建立起对社会反抗抵制的一致认同感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后果就更加难以想象了。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完整的例子,历史上很多的一群人组织反抗军或是实施暴动的案例。这些潜在的新一类单身沮丧的男性总人数在2030年将达到上百万。
中国人忍耐力的回弹性
在中国或是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历史上有许多人们世代持久忍受着恶劣残酷的不公平的社会形势的例子。它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弹性和力量帮助着那些特别受苦的人们将他们的利益与大众的集体连接在一起,使他们从忍受生活形势所带来的痛苦中走出来。
也许这类单身男性群体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是是否他们会像过去中国的其他团体所做的一样默默地忍受他们的境遇。要想做到这一点这还得取决于未来中国集体文化的状况和力量.
中国的流动人口子女
现在中国政府意识到人口发展的趋势也有段时间了,甚至他们很可能比世界其他国家的人都早了解到:与20年前相比,中国现在的生育率要远远落后于最低人口更替生育率。那么为什么政府在它看到前方将面临的问题时都不采取任何措施呢?
中国必须首先处理现阶段所面临的最近最直接的挑战。制定和维护计划生育政策减轻了农业和自然资源增长的压力,有利于中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和资金转换,从而使中国转变成为一个实施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国家。如果没有最先完成这些短期目标,那么中国将更不可能有能力和资本来解决任何长远的问题。
第二,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专一的管理机构和一个普遍对政府有信心相信政府有它特殊优势的大众社会。它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全面的制定实施法律而且经常能迅速的随机应变,30年前中国政府曾经要求这个国家把孩子的出生数量限制为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这就不难想象30年后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样的政府依然可以要求这个国家的家庭们再生一个。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然而,直到现在中国政府的官方言论在计划生育政策上也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我们可以到了一些针对选定人员的人口统计普查活动,同时这种实施小规模政策的漏洞也在默许了许多的中国家庭们可以合法的拥有一个以上的孩子。我的一个好朋友是前联合国官员,专门研究中国的人口出生形势。他们期待中国能尽快反转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的立场,并且推出一些新的政策来刺激生育率上升。
现在的问题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奖励政策和措施。中国的家庭们面临最担心的事就是怎么来承担养育一个孩子的费用问题,更别说要养活两个孩子了。据路透社最新的文章表明:一些本来可以生两个孩子的夫妇却依然选择生一个,因为生活开销和教育成本太高。在我们《青年志》杂志的调查工作中,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80,90后年轻人表示不想要任何孩子。他们简直对那种承担父母责任的生活毫无兴趣。
这些可能就是中国政府所要做的工作了。为了出生率的回升,需要一些比鼓励政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才有如此政治胆略和轰轰烈烈做事情的行动力量。
然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受挫单身男子一代,任何政治政策现在看来都太晚不起作用。事实说明了一切。我们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发展和深化更加强大且精深的中华文化,以此来使他们在被隔离和受挫的感情中能有所安慰。新的行动方案也有助于增强家庭,社会和整个集体的社会单元之间的凝聚力,以此来帮助那些没有找到生活伴侣的人们应对所处的境遇和发展对其他生活方式的追求。
|